宣传服务热线:18886288012 点击下载遵义人全媒体手机APP


  • 1
  • 2
【红色旅游】遵义城里的红色地标
2018-7-29
来源:遵义人全媒体
点击数:  5629        作者:穆向东
  • 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的酒文化名城。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19日,在隆重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大喜日子即将来临之际,本报记者怀着朝圣之心到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街、红军山等红军曾经在遵义城留下足迹的地方采访了一次。

    “遵义会议会址”——

    毛泽东题写的******匾额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墨底金字的牌匾,镌刻着大气磅礴的毛泽东手迹"遵义会议会址"

    据介绍,1964年,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大维修时,有关领导提出,如能有毛主席的题额,那就完美了。当即责成贵州省委办公厅写报告向中央请示。

    毛泽东得到杨尚昆转呈的报告后,于当年11月欣然提笔挥毫,在两张长34厘米、宽24厘米的宣纸上,分3行从右到左竖写"遵义会议会址"。原物现存中央档案馆。

    据悉:在所有的革命旧址中,毛主席只为遵义会议会址一家亲笔题名。

    遵义红军街——

    中国红色旅游******街

    遵义杨柳街,以其古老而又崭新的容颜呈现在人们面前。徜徉在青石块铺盖的街面,这里有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秦邦宪(博古)住址、邓小平住址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流连于一幢幢红军旧址,心里涌动着一缕怀旧的幽情,那红军情怀更是弥漫全身

    连通杨柳街的是红军街,于2001年建成使用,这条耗资2亿多元建成的红军街被称为我国红色旅游******街,集商业、参观、文化、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旅游者。在遵义,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随便哪个人都能给你讲上两三段红军故事。

    遵义市红军街,是驰名中外的遵义会议会址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遵义会议会址毗邻,与风景秀丽的遵义公园仅一墙之隔。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6404.4平方米,全部为商业用房。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舒适恬静,是遵义市委,市政府打造的红色旅游之精品。

    遵义红军山——

    湘江河畔的烈士陵园

    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凤凰山南麓的小龙山上,占地103亩,遵义人民习惯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

    走进陵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设计新颖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整个陵园与遵义会议会址和长征时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隔江相对,彼此辉映……"

    据当地年老群众讲述,19491121日遵义解放后,当地政府清理了1935年初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先后找到了19位佚名烈士。其中一位给"干"(穷人)治病掉队,被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群众将其掩埋在遵义市郊桑木垭的公路边,劳苦大众奉之为神灵,尊称为"红军菩萨",遇有疾病或其他灾难就到"红军坟"前烧香叩拜,保佑平安。19549月,遵义市政府将此坟移至小龙山上。

    1957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致函贵州省委,提请务必找到他的亲密战友邓萍的遗骸。1958年邓萍的遗骸在松子坎找到。同年遵义市政府即报请上级批准兴建"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于19589月动工兴建。当时遵义市政府划定陵园范围为103亩。按照规划,始建盘山车道和289级石级。陵园正中,用遵义的红砂石为邓萍建造一座墓室,工程于次年初竣工,在清明节将邓萍遗骨安葬在小龙山石砌墓室内,同时亦将找到的其他红军烈士遗骨迁葬至此,群众称之为"红军山"

    这座气势雄伟、造型设计新颖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身用"满天星"大理石砌成,碑高25米,顶端有5米高的金色党徽。碑的正面是1984112日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的外围是一个大圆环,圆环外壁上镶嵌着28颗闪光的星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政权。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浮雕,内容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大圆环由4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之间以悬空圆环连接。

    香火不断的"红军坟"——

    群众自发祭拜74

    据陵园工作人员介绍,"红军山"共有70多位红军烈士的坟墓,其中包括在当地远近闻名的"红军坟"

    "红军坟"是一座红军卫生员墓。在当地老百姓的心里,"红军坟"成了救苦救难的"红军菩萨",记者在"红军坟"前看到一座巨型青铜雕像,雕像正是那位怀里靠着一个生病男孩儿的红军女卫生员,雕像前游人正在焚香默哀……74年来香火缭绕不断。

    在遵义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1935年红军长征来到遵义时,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20岁的女卫生员,当时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死亡很多。当战友们忙于打土豪,给劳苦群众分粮分物时,她却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打针,因其医德好、医术高,周围数十里的农民纷纷前往求医、讨药。

    一天傍晚,有位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哭着跑来哀求,请她到远离驻地十多里的地方为其父母看病,她不顾疲劳,冒雨来到病人家中,给病人服药、打针,直到次日患者脱险才返回驻地。不料,连队已受命出发,连长给她留了一张字条,要她回来后向桐梓方向追赶部队。她见字条后即出发追赶连队,临走时群众给她送鸡蛋、送米粑,难舍难分,保长闻讯后派人将她抓住,最后被枪杀于桑木垭村口。老百姓为了报答她的恩情,将其尸体就地安葬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便称之为"红军坟"了。

    红军离开遵义后,反动派对人民的报复、压榨日益加剧,群众对红军怀念尤为深切。他们盼不来红军,就把希望寄托于红军坟。常到这坟前倾诉苦衷,寻找精神上的慰藉。当时的国民党遵义专区的行政专员高文伯曾经一再勒令当地保长张建秋和联防主任肖炳文将坟挖掉,但每次挖了之后,群众又暗地将坟垒起来,照样前往祭奠,香火不绝。官方对群众这种自发行动禁而不止,只好装聋作哑,不了了之。

    在遵义人看来,74年前那段奇迹般的红军征程,也许最终会淡化成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点,但它所带来的胜利、喜悦、自豪以及一切精神的内涵,都将在老百姓中代代相传。(来源:遵义人全媒体/作者: 穆向东)

   


码上看直播


   

版权:向东传媒(贵州)有限公司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886288012   网址:http://www.zunyirenmedia.com    

备案号:黔ICP备 15006541号  公安备案:贵公网安备 52030302000581号 

服务热线:0851-28453297 18886288012 E-mail:3284174890@qq.com 

网站声明:本网刊发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署名!
技术支持:向东传媒

宣传矩阵